游戏本地化如何将销量提升 3 倍
许多开发者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制作一款游戏,但发布时只提供一种语言——通常是英语。结果,项目立刻失去了大部分潜在受众。
根据 Newzoo 和 Statista 的数据,超过 70% 的玩家更喜欢使用母语进行游戏,而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和中国),没有本地化的项目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正确完成的本地化可以让游戏销量提升 2–3 倍,有时甚至更多。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以及在技术层面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本地化不仅仅是文本翻译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文本丢进谷歌翻译就算完成了。
但实际上,本地化包含以下内容:
- 界面和菜单翻译 —— 按钮、提示、HUD 等。
- 对话与剧情 —— 保留角色风格和整体氛围。
- 游戏描述与营销材料 —— Steam、App Store、Google Play 的页面内容。
- 配音与字幕 —— 正确分配台词、时间轴和同步。
- 文化适配 —— 幽默、符号、视觉元素等的本地化处理。
正因如此,成功的本地化需要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自动化工具。
本地化的技术层面
为了避免翻译变成一场混乱,提前为游戏做好本地化准备非常重要:
a) 使用表格和资源文件
所有文本都应从代码中提取到单独的文件中(CSV、JSON、XML 或引擎自有格式)。这样可以简化将文本交给译者处理以及后续的更新工作。
b) 支持不同的字母表和编码格式
西里尔字母、汉字、阿拉伯书法——所有这些都需要检查字体和编码格式。没有 Unicode(UTF-8),游戏可能会显示乱码。
c) 考虑文本长度
英文短语 “Play” 在德语中可能变为 “Spielen”,在法语中可能变为 “Jouer”。界面必须具有灵活性:按钮自动伸缩、文本换行。
d) 配音与字幕处理
语音与字幕的同步需要单独调整。有时必须更改场景时长,以便不同语言的台词能在时间线上匹配。
e) 本地化测试
即使文本翻译得再完美,也可能“破坏”界面。因此,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本地化 QA 阶段:在游戏中检查、修正被截断的文字、字体或格式相关的错误。
本地化如何提升销量
- 开拓新市场:中国、日本、拉丁美洲、阿拉伯国家——庞大的受众群体。
- 提升评价与评分:玩家如果能理解游戏,更愿意留下正面评价。
- 增加游戏时间:清晰的对话和界面提高玩家参与度。
- 提高转化率:商店中母语描述能显著增加购买量。
根据 GameDev.net 数据,支持 5–7 种语言本地化的游戏,平均销量比仅有英语版本的项目高出 2.5–3 倍。
阻碍销量的错误
• 缺乏字体支持(尤其是亚洲语言)。
• 使用未经校对的机器翻译。
• 忽视文化特性(幽默、符号、俚语)。
• 界面未经检查(文本超出边界、按钮无法容纳)。
正确进行本地化的方法
- 提前为游戏的多语言支持做好准备(资源、字体、界面)。
- 确定优先市场(例如:中国、韩国、巴西)。
- 委托熟悉游戏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翻译。
- 务必在游戏内进行测试。
FAQ: 关于游戏本地化的常见问题
需要。英语被视为国际语言,但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玩家更喜欢使用母语的游戏。将游戏翻译成几个关键语言可以显著扩大受众群体。
这取决于游戏类型和平台。通常,将游戏本地化为中文、日语、韩语、西班牙语(拉丁美洲)、德语和法语最为有利。
只能作为初稿。自动翻译通常无法考虑上下文、风格和游戏术语,最终玩家会看到难以理解的文本,从而降低评分和销量。
• 将所有文本提取到单独的资源文件中(CSV、JSON、XML)。
• 使用 Unicode(UTF-8)以支持所有字符。
• 制作灵活的界面(按钮自动调整宽度、文本换行)。
• 检查不同字母表的字体显示效果。
平均需要 1 到 4 周,具体取决于文本量和语言数量。如果包含配音和测试,所需时间可能更长。
费用取决于词数、文本难度和语言数量。例如,将一款移动游戏本地化为一种语言的费用可能远低于翻译带有对话和配音的 RPG 游戏。
可以,这是常见做法。开发者通常先从界面和商店描述开始,然后再添加对话和剧情元素的翻译。
结论
本地化是一项强大的工具,能够将游戏销量提升数倍,并为产品打开新的市场。
关键是不要仅将其视为“文本翻译”,而应作为一个包含技术准备、文化适配和测试的综合流程来对待。
如果想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委托本地化专家进行游戏翻译。但即使选择自行操作,也应采用专业的方法——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